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密集面世 有望为债市注入稳定配置资金
本报记者 苏向杲
继公募基金推出多款混合估值法产品后,混合近期招银理财、估值工银理财、法理平安理财、财产兴银理财 、品密配置徽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推出了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 ,集面以寻求在产品规模和投资者持有体验之间达到平衡。望为稳定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 ,债市注入资金此类产品将为债市注入一些稳定的混合配置资金 ,有利于债市回暖。估值该类产品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净值更加稳定 ,法理持有体验更好 ,财产利于长期持有;对发行机构而言,品密配置此类产品有助于缓解赎回潮下理财保有规模的集面持续下跌。
第三种估值方式
混合估值法在净值不回撤与产品高收益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望为稳定其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或公募基金产品在投资端配置资产时,将两种估值方式(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相结合,部分投资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部分采用市值法估值。
理财机构当下密集推出混合估值法有深刻的背景原因。2022年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后,市值法估值下理财产品很容易形成“理财赎回与债市走低”的负向循环:债市下跌—理财净值缩水—投资者大量赎回—机构卖出债券—债市加速下跌 。
去年11月份的银行理财赎回潮就是上述负向循环的例证。国盛证券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资管新规落地后,市场下跌时理财成了市场波动的放大器 ,比如2022年11月份债市就经历了理财赎回潮,因此 ,赎回潮后理财公司偏好发行一些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计价的封闭式理财产品。
实际上,重新进入大众视野的摊余成本法,在资管新规实施之前是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流估值方法,该估值模式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对比看 ,上述两种估值方法各有利弊。市值法下净值体现了市场波动 ,利于引导投资者长期、理性投资 ,但劣势是理财产品负债端脆弱,可能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摊余成本法的优点是产品收益平滑,缺点是对市场波动钝化,掩盖了产品的真实风险情况